
CCCDPS.CHEN LI FAN | Art & Sustainable Craftsmanship
以工藝為語言,探索自然與文化的當代表達
陳立凡 CHEN LI FAN
創作以無形文資工藝為媒材,從生活植物與在地場域出發,轉化為當代的藝術語言。作品是感官、記憶與文化之間的對話,希望觀者能於其中有所共鳴,像辨識一株日常植物般,感受自然、環境與自身的連結。
透過絨花等技藝展開當代藝術創作。不同於僅以工藝為技術或形式的路徑,我的創作以研究為基礎,致力於將文化脈絡梳理、書寫並出版,讓工藝語境能在不同語言與文化中被理解與傳播。出版對我而言,是知識體系與藝術實踐的延伸。
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,創作更具柔軟的視角,並因關懷環境與下一代的未來,而持續選擇永續材料。我的作品不僅回應「真與假」「短暫與永恆」等命題,也試圖留下可被記錄、可被傳承的文化資產,讓傳統工藝在當代中重生。
以永續工藝,開啟日常與藝術的對話
.jpg)

絨花工藝
纏花工藝
以絲線與銅絲製成的花朵,從排、刷、栓、剪、捲、修、綁等七步驟製作絨條,整體呈現毛茸茸的狀態,如今在北京故宮還有帝后大婚時所使用之絨花飾品。
傳統使用蠶絲,但是以在地材料研究切入,「陳立凡」使用嫘縈絲線,是具有FSC認證的永續材料。詳細研究內容可至文章
由紙片、線、金屬線所組成的花朵,以剪與纏完成纏片製作後進行組裝,整體呈現光澤亮麗的狀態,曾在2024年以胸針飾品妝點奧運隊。
根據技法使用材料種類眾多,以非動物材料研究切入,「陳立凡」使用嫘縈絲線,是具有FSC認證的永續材料。

蓪草花工藝
蓪草紙觸感柔細,表面帶有一層類似細絨的特性,容易染色定型,和鮮花相似的程度也高於其他材質,曾被譽為最佳的造花材料。這項工藝技術的歷史淵源可從晉朝崔豹的《古今注》追溯起,該書記載秦始皇的妃嬪頭插五色蓪草蘇朵子,擁有超過2000年的應用歷史。

點翠工藝
由胎體、翠羽和裝飾材料三部分組成。胎體多以金、銀、銅、紙為材,金屬胎體利用掐絲、鑲嵌等技法製作,翠羽則通過選翠、排翠、黏貼等步驟固定於胎體之上,搭配珍珠、珊瑚等裝飾材,展現出其工藝之精緻與華麗。
傳統使用翠羽,但是以非動物材料研究切入,「陳立凡」使用嫘縈絲線,是具有FSC認證的永續材料。詳細研究內容可至文章